碳纤维:借新能源东风,从“跟跑”变“领跑”
碳纤维:借新能源东风,从“跟跑”变“领跑”
隆炬碳纤 2022-12-06 18:46 新疆
近10年来,国产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和产能都在飞速的增长,这与我国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快速发展给国产碳纤维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同时也为未来10年的国产碳纤维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究其根本,大概有以下三点:
其一,新能源产业进入政策红利期 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结构调整促生了新能源产业,近十余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几乎每年都以30%的超常规速度增长,并成为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国家。
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战略举措,这预示着新能源产业正迎来更多政策红利。
“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又将上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接下来能源增量70%以上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这类经济转型最受益的新能源产业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在扮演着重要角色,风电叶片、光伏载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都是碳纤维应用的典型案例。
其二,工业产业结构正面临转型升级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调整、市场调控等方式将低附加值、低品牌化、低技术含量的企业逐步淘汰掉。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在狠抓落实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作,旗帜鲜明地推动工业向绿色转型。
在绿色发展的号召下,一大批企业在积极通过设备升级、技术创新、产能优化等手段实现节能减排。例如,纺织、印刷、造纸以及锂电池制造等企业在生产设备中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辊替代传统的金属辊,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轻量化和高性能实现降低能耗、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其三,世界军备竞赛的压力增大因外部压力的增大,发达国家对军工产品与技术的管控和封锁日益严格,国家的军工装备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在外部动荡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国内的军工行业正在进行“跃层式”发展。在这个特殊时期,军工行业面临着更为紧迫而有利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基本面还是资金面,军工行业都具备了持续上涨的基础。
军工产业的不断突破需要长周期、高投入的技术研发支撑,高性能先进复合材料一直是军工装备的宠儿,成本高但是性能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军工零部件在这个特殊时期获得了大幅度的应用增长。
碳纤维市场及其未来的应用
根据赛奥碳纤维《2016—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从全球的维度来看,碳纤维需求量从2016年的7.65万吨增至2021年的11.8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9.02%,2021年同比增速从2020年的3.05%提升至10.42%,2025年预计全球需求量达20万吨。
2021 年国内碳纤维需求中,进口碳纤维供应量为 3.3 万吨,占总需求量的 53%,可以看 出我国碳纤维仍以进口为主,但进口比例持续下降,2021 年进口同比增速仅为 9.15%;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 2.9 万吨,占需求量的 47%,国产占比较 2020 年的 38%增长 9 个百 分点,且 2021 年国产碳纤维增速为 58.54%,远超过进口增速,说明国内企业在碳纤维 生产方面取得突破,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从应用领域来看,2021年全球和国内碳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均是风电叶片。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风电叶片(27.97%)、体育休闲(15.68%)和航空航天(13.98%);而国内占比前三的领域分别是风电叶片(36.07%)、体育休闲(28.05%)和碳/碳复材(11.22%)。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碳/碳复材等领域的需求占据了碳纤维市场需求的主要部分。
来源:万创投行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视频、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碳纤维及相关行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组织或个人对文章版权或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在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